1)第369章 海运漕运争端_崇祯重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由检没想到只是从天津把粮食运到京城,会遇到这么多困难。

  但是在看到一些臣子上疏,或是请求革除海运,或是以防止漂没为由、建议海运不许轻委杂流后。

  朱由检顿时意识到,这是漕运利益集团和海运利益集团的联合反击。他们都不希望改变当前局面,想要继续把持利益。

  漕运利益集团的反抗,朱由检能够理解,毕竟这是他们的衣食所系。

  但是海运利益集团和他们联合闹事,就让朱由检实在理解不能:

  『难道这些人不明白,这是在发展海运?』

  『盘子大了之后,他们能分享更多利益。』

  搞不清楚这些人的脑回路,朱由检只能认为,这些人想垄断海贸,不许外人插手。对这样的人,当然要坚决打击——

  毕竟他这个皇帝都没想过垄断海贸,甚至把市舶司让给了海关总署。这些人又凭什么,敢垄断海上贸易?

  不是朱由检看不起他们,这些海商连郑芝龙海盗集团都打不过,否则也不会乖乖交钱,让那些海盗发财。

  如今北方有俞咨皋、南方有郑芝龙,他们彻底丢失了海上贸易的主导权。所以就把主意打到朝堂上,想要从朝堂上解决两个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不惜和漕运利益集团联合,和京城的粮商一起,掀起这场风波。

  只是有一件事他们没有想到,那就是因为武道大会引起的文武矛盾,朱由检躲了个懒,让朝堂大臣镇压了科道官员。

  中低级官员因为这件事,现在是噤若寒蝉。他们花钱也找不到多少官员上疏,只有负责巡仓的云南道御史李遵,奏疏的影响力稍微大一点。

  但是区区一个御史的奏疏,在朝堂上根本掀起不了多大风浪。当今朝堂大臣在海外封地的诱惑下,大多支持海运。

  即使有稍微不那么支持的,也只是说海运利弊兼有,需要综合考虑。

  户部右侍郎翟凤翀的观点,可为其中表率。他在奏疏中指出:

  “海运一节,为天下大利大害。”

  提出祛奸革弊十事,请朝廷认真对待。

  以这份奏疏为引,朱由检专门召开会议,让大臣各抒己见。

  翟凤翀是户部官员,户部尚书毕自严、太府寺卿郭允厚,自然支持他的意见。

  他们都知道京畿大旱的情况下,海外粮食的重要性,所以都肯定了海运的必要性,建议和漕运一起并行。

  意见和翟凤翀一样,那就是海运利弊兼有,应该专门设立衙门,和漕运一样重视。

  这下朱由检终于听明白了,户部不是不赞同海运,是想要把持海运。天津的粮食运不过来,和他们脱不了干系。否则有户部尚书加衔的天津巡抚黄运泰,早就调动巡抚衙门的兵马,镇压所谓的漕帮——

  这些帮派势力,面对朝廷的军队和运河沿岸卫所,根本闹不起来。

  户部现在盯上的,

  请收藏:https://m.aod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