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四六章 良缘非良缘_边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部的主力军事系统也没有闲着!

  折彦冲回归汉部之前的那次山东攻防战又让宗翰、宗辅明白,就算集中东路军的大部分兵力和西路军的部分兵力也难以彻底打败这个地区的抗金力量——而这还是没有计算汉部主力投入战场的情况!

  在杨开远到达以前,塘沽本是金军将领计划中的突破口,可是杨开远出现在塘沽以后形势便为之大变,虽然金军还没有攻打过塘沽,但在战将们的心里塘沽已经隐隐变成第二个辽口。战将们的这种印象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塘沽和辽口实在很像:汉部经营已久的大城;濒海靠河水师可以为援;后有良港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最后还有一点,那就是同样由杨开远坐镇!

  当然,汉部也不是完全没有弱点,比如河东的曹广弼显然就有多方面的破绽,又比如刚刚易帜的萧铁奴兵力也明显不足,如果金军能集中强大的军事力量对这两个地方雷霆一击,胜利的希望是很大的,可是这两个地方虽然扎眼,但在这里首先取得胜利并不能让金汉之间的势力对比产生颠覆性的变化,因为折彦冲如果毅然放弃对这两个地方的增援,任由曹、萧自己去应付求生,而亲率大军直捣会宁或者燕京,那时金军应该先灭曹、萧,还是先援会宁、燕京?

  总而言之,宗翰、宗辅和挞懒这三大巨头在燕京的聚会并没有取得任何对金国有益的成果,反而是在吵吵闹闹中让三方越走越远——因为他们根本找不到一个对三方都有利的方略来,也都不肯为其它两派势力而作出大让步。尽管大家都明白:再不合作金国就危险了!但明白归明白,却是知之而不能行!

  每次会议以后,挞懒都要腹诽宗翰心存篡逆,意图挟制朝廷,又骂宗辅不识大局,将来金国若亡于汉部他要负最大责任!而宗翰、宗辅又都觉得吴乞买是想借汉部之事削他们的权,“貌似为公,实是为私,貌似为国家,实是为自己”!同时宗翰、宗辅也不太满意对方的表现!宗辅认为宗翰老早就该把滞留在陕西的兵力抽回来,集中力量经营好燕云一线。而宗翰则怪宗辅在围攻太原曹广弼时抽脚得太早,若他能不怕杨开远对燕京的威胁多坚持半个月,那汉部在河东的军势就算不覆灭也要元气大伤了!可当时宗辅能不顾忌燕京这个后方吗?要知道燕京和塘沽之间可是朝发夕至的距离啊!更何况威胁着燕京的是杨开远!

  在金国高层的吵吵闹闹中,两河的百姓享受到了短暂而可贵的和平。这时候金军已经全面退出黄河以南,汉金对峙的主战场便集中在形势错综复杂的河东路和河北西路。

  曹广弼这时已经顺汾河而下,在晋州与王彦的前哨部队接上了头,在士绅和义军的帮助下忠武军已经取得了汾河河谷中段的控制权。未来如果发生大战的话,曹广弼进可以据太原解放河东全境,威胁云中,退则可以收缩兵力,顺流下晋州与隆德府联成一片,以待折彦冲在东边的响应。而银术可则将兵力稍稍东移,和宗辅在真定府的守军连成一气,如果战争打响,他进可以收复太原,逼迫上党,退可以缩回燕京,不必再担心被曹广弼和王彦南北夹击了。

  以河东战场为中心,东南是刘锜、赵立的军势,正南方是大宋残留在汴梁的军力,西边是娄室和旧宋陕西兵马,正北方则是金军最强大的主力——宗翰和宗辅所在的云中、燕京。就这样,金汉双方在河东路、河北西路的内部和外线屯据了数十万的兵力,但因为双方都还没有决定好怎么打,所以局势便在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引而不发!

  标志汉部成功统合抗金势力的“华夏扩大会议”还有两个月就要举行了,很多人都认为金军会在会议之前或者会议期间发动攻击,不过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无论宗翰、宗辅还是曹广弼、杨开远都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杨应麒要成亲了。

  ——————

  票票!别忘了投票啊!

  【阿菩自制水印:本书首发?bid=10844】

  请收藏:https://m.aod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