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五章 征战四方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的孟养。因为孟养曾是明朝的宣慰使司,虽依附缅甸,却未必会为其死战。

  而从天马关和汉龙关攻入缅甸的明军,相距不远,可以互相支援。在南下的过程中稳扎稳扎,寻机与缅军主力交战,并一举击败。

  铁壁关留五千明军足矣,两路进击的明军各有两万,王三善率一万在后作预备队。

  再加上出兵的助战的土司人马,将近十万的大军,再有犀利的武器装备,获胜是极有把握的。

  秋收之后,沿途的宣慰使司,以及缅人村寨,都有存粮,明军随处就食,也几乎没有断粮的担心。

  熊廷弼觉得新计划很稳妥,虽然动作慢了些,却减少了出现意外的可能。

  伐缅的明军骨干,都是经过了剿灭奢安之乱的精兵强将,对于山地丛林作战,颇有经验。

  就是新兵,也经过了较长时间的严格训练,战力比缅兵只强不弱。

  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这个幕僚,熊廷弼问道:“那依你之见,要如何修改呢?”

  幕僚用竹鞭指点着说道:“两路并进改为右路急进,吸引缅军主力来战。然后左路包抄,聚歼缅军。”

  熊廷弼点了点头,说道:“此计甚好,可作为建议,转给前线将领。”

  停顿了一下,熊廷弼又补充道:“缅军未必会主动迎战,倒是依阿瓦河防线,在城下与我军作战的可能性较大。”

  攻入缅甸后,初期的抵抗不会激烈,象孟养孟定木邦等地,原来都是大明的宣慰使司,不会出死力作战。

  与明朝一样,对于这些土司,缅甸也给予了相当的自治权,只是派一些缅官维持统治。

  至于改土归流,那是百年后,缅甸贡榜王朝的建立者雍籍牙才采取的措施。

  重新将三宣六慰置于大明帝国的管理之下,只是皇帝的权宜之计。这种羁索的统治方式,已经无法保证长治久安,但也不能立刻就改。

  所以,暂时对占领区的管理方式是宣慰使司与州县并存,再通过设立土官学校,使土司的后代在学校学习,朝廷则控制任免权。成绩不合格,就不准其承袭。

  经过一段时间的缓冲之后,再实施半土半流土流合治,把朝廷官员安排进宣慰使司,从土司手中分权。

  最后,时机成熟才是改土归流。或许有叛乱,或许是腥风血雨,但这是社会的进步,历史车轮不可阻挡。

  熊廷弼与幕僚又商讨了一阵,才算结束了这次会议。熊廷弼回到办公室思索半晌,提笔给皇帝写奏疏。

  战事是一个接一个,皇帝的雄心壮志显露无遗。南面是吞并占城,讨伐缅甸;西北则是收复前套,目前正在积草屯粮,训练军队,明年开春便要发动。

  而东北的稳步推进,就目前来看,还不会爆发大的战事。皇帝的意思是不急不缓,稳稳地把刺刀顶到建奴残余的胸口。

  大灾害导致的天气越来越寒冷,大明有黑麦土豆玉米等耐寒或早熟的作物,建奴残余有什么,光靠渔猎是养不活那么多人口的。

  利用大自然的威力,先饿死一部分。拖得时间越长,建奴残余的日子越不好过,实力越是损耗。

  兴许会出现内乱,也兴许会亡命北窜,接受更寒冷环境的毒打;更大的可能就是投降,使明军不战而胜。

  。

  请收藏:https://m.aod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