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八十三章 建设吉林府,义务兵试行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岳爷爷要直捣的“黄龙府(今吉林高官春市农安县县城内)”,已被广宁的联合骑兵部队占领,周长三点五公里的残破城池经过修缮,重复旧名龙安,并设府治。

  明军在龙安驻兵三千,作为科尔沁部的后盾,确保科尔沁大草原成为防范察哈尔部的前卫,或者叫缓冲。

  占领龙安时,皇帝着实高兴,在报纸上还发了评论,提到了岳爷爷,并准备将岳爷爷定为武圣,立庙相祭。

  要知道,金国也是女真人所建,建奴也被称为后金。重提岳爷爷,重提黄龙府和上京,对于剿灭建奴残余,也就具有了象征意义。

  低低的议论声刚起,毛文龙目光一扫,众将赶忙正襟危坐,啉声肃容。

  “朝廷既设吉林府,方圆百里,或至少五六十里属于吉林府,也是正常。”

  毛文龙缓缓说道:“万岁的意思,主要是向东西横向扩展,西面若至海边,建港立城,水师便能航行运输。诸位可以看看地图,若有水师载兵运粮,剿灭建奴残余,便是事半功倍。”

  海西女真,可能指的就是大海西面陆地上的女真部。建奴窜逃至此,现在还只面对由南向北推进的明军的压力。

  可如果打通海陆联系,水师有了稳固的基地港口,建奴残余就要面对从海上绕袭的明军,覆亡的时间也会大大提前。

  毛文龙和将领们是这样想的,可皇帝却已经不把建奴残余看在眼里。他要的是开疆拓土,要的是纵横海洋的水师,以及水师停靠的各处的港口。

  由吉林府直推到大海,陆军再加水师,对于向远东拓展的意义和作用,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到的。

  远东,当时人可没这个地理概念,更不知道这块冻土下面的资源,对于几百年后的大明帝国,意味着什么。

  不管子孙是否败家,皇帝的宗旨和原则便是趁着军队强大,多抢一些是一些。

  何况,土豆、番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基本上也不会出现历史上战乱导致的人口大减少。

  皇帝又准备逐渐地取消人头税,老百姓不会因为生育而导致赋税大幅增加,大明人口出现爆炸性增长是不可避免的。

  人多地少的矛盾也将比历史上更早地尖锐,什么走西口、闯关东还是自发的求生存。如果政府加以引导并提供帮助,整个北大荒的土地都不够。

  到那时候,远东苦寒,也是能够生存的,也会有人前去居住生活。

  “若只等着移民垦殖,本帅觉得三年也未必够。”毛文龙再次扫视众将,沉声道:“所以,本帅决意向朝廷上奏,吉林府的建设,我东江镇当为先锋。”

  张盘轻轻点头,赞同毛帅的决定,也明白毛帅话中的意思。

  北进的计划放缓,皇帝认为已达到了目标。但毛文龙却说方圆百里,至少是五六十里,也就是要以吉林为基地,再向

  请收藏:https://m.aod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