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八章 平辽指日可待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策的阻碍。

  哼,建虏都被灭了,那些权贵宗藩,还敢跟朕掰手腕?也该是收拾他们的时候了。

  皇帝抿了下嘴角,眼中闪过冷寒之意。

  ………………….

  数年以来,京师再未闻警,每隔一段时间,还会从辽东传来捷报。建虏被明军压制,似乎成了人们的共同认识。

  今年秋天开始,平辽灭奴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大大增加,比“平辽灭奴”更频繁的,则是“举国之力”。

  什么叫举国之力,就是没读过书的,听到这个词,差不多也明白意思。

  但对于老百姓来说,皇帝所动员的“举国之力”,似乎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既没有增加赋税,又没有征召劳力,关系到老百姓生活的,好象也就这两个方面。

  不仅如此,老百姓能谋生的路子反倒更宽更多了。改变,改革造成的改变,让越来越多的百姓感受到了。

  当然,身处底层,老百姓对于某些改革政策并不关心。除了接触到的信息面太窄外,还因为不关他们的事。比如对于贪官的严惩,比如科举等等。

  衣食住行,盐米油盐。也只有这些小事,才是老百姓每天要经历,每天要关心的。

  盐价降了,好,好啊!今年冬天家里用上铁炉子、蜂窝煤了,花费不多,还暖和,好,好啊!粮价降了,听说是走海路运到天津,运费少了,好,太好了!

  当老百姓不再为战乱而担惊害怕时,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便占据了多半的思维。

  不能怪他们不关心国家大事,要理解底层民众,生活的重担压在身上,为了自己和家人不饥不寒,他们已经付出了最大的精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多数老百姓都感觉到了生活在变好。工作的机会多了,收入增加了,吃饱饭,甚至能多吃上几顿荤腥。

  “爹!”二丫先是瞪大了眼睛,然后就是惊喜,老爹跑了趟天津,这么快就回来了。

  二丫爹呵呵地笑着,快步走过来,说道:“回家暖和暖和去,爹帮你看摊。”

  “俺不冷。”二丫摇着头,指着炉子笑道:“有它呢,可暖和了!”

  二丫爹把手笼在炉子边烤着火,嘴里喷着白雾说道:“京城还算好,要是在辽东,可冷得厉害。”

  二丫眨着眼睛,不解地问道:“爹,那咱们还回辽东吗?”

  二丫爹的手停了下来,有些犹豫,也有些迟疑。

  “俺觉得在京师也挺好的。”二丫咧开嘴笑道:“种地不是更辛苦,挣得也不算多吧?”

  二丫爹点了点头,又摇头道:“丫头,不能光看眼前哪!这做小买卖,还能干一辈子?可家里要是有十几亩地,那就是长久的营生。冬闲的时候,再干点别的贴补,赚得就更多了。”

  哦,二丫是个好姑娘,不跟爹爹顶嘴。娘亲要生小弟弟,家里要是有田地,还真是能一代一

  请收藏:https://m.aod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