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四章 皇帝还是很稳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才,物尽其用,对朱由校来说,也是适用的原则。

  比如杨涟,在河南巡抚任上干得不错。大倔种,什么宗藩、权贵、士绅,犯了国法,全都是铁面无私。

  至于所上的奏疏,朱由校看得中意的明发,不愿听的留中,全当没看到,没听见。

  左光斗也是一样的处置原则,在陕西好好搞你的水利,朝堂上的事情别掺和。陕西整得差不多了,还要任他为巡河钦使,视察监督各地水利设施建设呢!

  还有东林党的中坚人物李邦华,接任毕自严的天津巡抚,倒也是兢兢业业,使天津逐渐成为北方最大的海港,为南粮北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因为并未以标签区分官员,动用厂卫、重用督察院所清洗的贪渎官员,也就不会引起太大的朝野舆论。

  罪名确凿,就是处置得很重,比照太祖扒皮揎草、六十两即砍头,还是不够“残暴”的。

  但朱由校的严刑惩贪在效果上却不比朱太祖差,什么原因呢?

  其实也很简单,贪官一人犯罪,全家都跟着倒霉,流放到荒僻之地,九死一生,比立刻砍头也好不了多少。

  连坐、株连,朱由校用的就是这种残酷、不人道的办法,但震慑力却非比寻常。

  你不是贪吗,最后给你抄家,啥也不给你留,还让你父母兄弟、妻子儿子跟着遭殃。

  一年多来,朱由校一直禀持着这样的严刑酷法。人没杀多少,贪渎之风却基本刹住。

  所谓的刹住,当然是遭到处罚的贪官少了,但还要深挖,还要追究,还要坚持不懈。

  别以为退仕归家了,就万事大吉。也别以为这只是一阵风,朕在位期间,严打态势都不会改变。

  “微臣谢陛下隆恩。”孙承宗跪倒叩头,随即被皇上命宫人扶起。

  “孙师平身,赐座。”朱由校笑呵呵的很高兴,刘兴祚反正基本上算是大获成功,正在赶来京师的路上,辽南根基稳固,形势大好啊!

  而给官员们的福利待遇——防暑补贴,也落实到位。别人没资格当面谢恩,只有孙承宗在奏报军务之时,才有这个机会。

  孙承宗也很振奋,辽东形势虽然一直在变好,但到现在,才算是扭转过来。建奴四面皆敌,除了龟缩,似乎并无良策。

  只不过,令他感到意外的是,皇帝依然稳如老狗,非但没有催战逼战,反倒主动下旨令各军休整。

  按照孙承宗对皇帝的了解,知道这又开始憋大招儿了。依着现在军工的生产速度,以及运输能力,至多半年,各部粮弹充足后,肯定又要搞什么大行动。

  其实,孙承宗并不知道皇帝的全部心思,也不知道他为何会如此沉稳的原因所在。

  要说后金目前所处的形势,确实很恶劣,但比历史上的最低谷,也不算差得太多。

  在皇太极登基之初,明军西有宁远坚城,东有皮岛毛文

  请收藏:https://m.aod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