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一章 奖廉,自查自纠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编一册作赋役征派的依据。因是私编,不报户部,故名白册,亦称“实征黄册”、“赋役白册”。

  朱由校当然知道黄册、鱼鳞册已经不能作为赋役征派的依据,但就是要地方官府重新清查,并将其作为考成的指标之一。

  你继续涂改捏造,继续与士绅串通舞弊。这都是罪名,早晚抓到你。到时候,抄家流放不含糊,开发“东番”正需要人手呢!

  圣旨接着下,这次则是针对各卫所军官的。

  与文官一样的对待,只要在限期内把侵吞的军田交出来,并如数上报手下士兵数量,便既往不咎。否则,严惩不贷。

  显然,这道圣旨表明,对于卫所军官侵吞军田、奴役军户,以及吃空饷等行为,皇帝知道得很清楚。

  正因为这些行为有情可原,且已经极为普遍,皇帝才再给你们一个机会,所谓“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要是听话照办,咱们当啥事儿也没有,从头开始。否则,你自己掂量着,这个严惩到底严到什么程度吧!

  其实,这还只是送到内阁的旨意。

  而别人不知道的密旨,已经送到了陕西巡抚左光斗、河南巡抚方震孺、新任山西巡抚杨涟手中,很简单,要这三位不怕死的大犟种将“清屯充饷”进行到底。

  明末的主要社会矛盾就是土地。大量兼并和侵占造成失地农民辗转流亡,军户也大量逃亡,命运同样悲惨。

  这些流民和逃亡的军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不稳定因素。现在还能维持,可等到总爆发时,就很难收拾了。

  所以,朱由校紧抓住这个重点不放,从各个方面齐抓严管,把土地一点点地抠回来。

  当然,对于侵占土地最多的宗室藩王,朱由校也下了狠手。

  ……………

  河南洛阳,福王府。

  肥胖的福王朱常洵坐在椅中,眼珠转来转去,显是急速思考,又有些难以权衡的模样。

  东厂提督魏老公好整似暇地喝着茶水,不时抬头打量这富丽堂皇的宫殿。

  福王朱常洵是郑贵妃所生,一出生就受到父母的万般疼爱。

  但是,由于大臣担心万历皇帝会废长立幼。所以,朱常洵自小就受到群臣的极度反感。

  其实,在立太子这事儿上,朱常洵也挺无辜的,谁让自己处在那么尴尬的位置上呢!

  朱常洵到洛阳就藩后,应该还算是比较老实的,并未在洛阳干什么大坏事。

  至于史书上说他声色犬马、贪杯好饮,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明朝藩王,自永乐大帝之后,就只能把自己当猪养。否则,皇帝还不放心呢!

  禁止二王相见、禁止宗室与勋贵联姻、禁止宗室出仕、禁止宗室来京朝觐奏事、禁止藩王私自出城……

  这些禁锢加在身上,那些藩王宗室除了憋在府中吃吃喝喝,多纳几个美女,还能干啥?

  “陛下真的允许本王随便出城?”朱常洵决定先从这个问题上开始试探,尽管他并不同意皇帝侄子提出的建议。

  魏大爷点头,笑着说道:“以王爷之尊,连出城的自由都没有,那成什么话?皇爷说了,只要王爷愿意,在官府上做个报备,哪儿都可以去得。”

  。

  请收藏:https://m.aod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