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05章 避雷针和雷公柱_崇祯重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决定要为国会建造明堂,但是朱由检仍没有打算现在就造。

  因为明堂这个建筑,工程量至少也堪比三大殿中的皇极殿,需要几百万两银子。

  以大明现在的财政状况,当然掏不出这个钱。

  更何况,朱由检打算建造的并不是传统的明堂,而是作为大会堂、要能够容纳几千人开会。

  所以明堂里面,是不能有很多柱子遮挡视线的。皇极殿里面粗壮的柱子,不适合用在明堂。

  这就要求明堂的建造,要采用新的方法。为了保障安全性,要先造类似建筑试验。

  正好,太学需要一座讲堂,供自己去讲课。朱由检向吕祥道:

  “明堂可以建造,但不是在现在。”

  “朕打算先在太学建辟雍,仿照明堂的规格。”

  “等到辟雍大讲堂建好了,再商讨明堂的建造。”

  (北京国子监辟雍,李乾朗手稿图。尖顶那根柱子就是雷公柱)

  在朱由检的规划之中,辟雍不但能供自己讲学,还能让学者讲课论道、让太学士子辩论。甚至在里面举行音乐会,排练戏剧、话剧,作为综合性礼乐教化场所——

  所以他称辟雍为大讲堂,不仅是自己所用。

  这个大讲堂,要和明堂一样,不能有柱子遮挡视线。而且台上的人讲话,要能清晰地传到所有人耳朵里。台上演奏的乐器声音,也能传遍全场。

  在没有音响设备的情况下,这个要求自然很高。所以朱由检没规定大小,让吕祥安排营造研究所摸索,看看辟雍大讲堂能造多大、内部空间要如何规划、最多容纳多少人。

  这些都摸索明白了,再根据刘宗周等人重制的大明礼乐制度,为国会建造明堂,至少要能容纳千人开会,不能建得太小。

  吕祥听着皇帝的要求,更加感到了明堂建造的难度。但是越是如此,他心中就越兴奋:

  只有这样的建筑,才能让他青史留名,留下堪比蒯祥的功绩。

  更何况,皇帝说以明堂作为国会所在,作为天子与万民商议事务之所。更是让他感觉责任重大,一定要建好明堂。

  只是明堂的建造,不一定会交给他。皇帝之前提到的营造研究所,让他产生了些紧迫感。

  作为文思院第一研究所,营造研究所的成立,还要在印刷研究所前面。

  吕祥这个文思院掌院,是从印刷研究所出去的。他虽然擅长木工,也懂营造建筑,但是要说胜过营造研究所和营缮所的工匠,他并没有信心。

  所以他心中已经决定回去后多关注营造研究所的事情,争取在营造上做出功绩,以后好主持明堂的建造。

  提到营造研究所的事情,朱由检关注了一下城寨建设项目进展。让提出方案的工匠,去顺天府北面的长城一带关隘修建营寨,实际建造验证。

  并且还让吕祥安排营造研究所制定图纸、建造、验收等方面的规范

  请收藏:https://m.aod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