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4章 大计天下官吏_崇祯重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杨景辰的回答很是满意,朱由检又问计道:

  “朕要治理天下,现在最需要做什么?”

  杨景辰早有考虑,甚至和很多官员商量过,当即便献计道:

  “陛下曾经说过,治国首在治吏。”

  “欲要天下大治,首先要大计天下官吏。”

  “附逆者严惩,贪酷者革职,下所司究问。”

  “唯有刷新吏治,方可长治久安!”

  这是吏部的心声,也是很多吏部官员所希望的。

  朱由检听到他的提议,却是吓了一跳。没想到杨景辰的胆子这么大,把自己想做不敢做的事情,直接就提出来。

  对此极为谨慎,朱由检道:

  “这样大的事情,朝堂上官员会支持吗?”

  认为这样的事情,必然会让很多官员反对。毕竟哪个官员,喜欢被考察呢?

  不过杨景辰的回答,却让他认识到,大明的吏治还没有完全败坏,仍有可靠的制度存在,而且还有人愿执行。

  只听杨景辰道:

  “外官三年朝觐一次,同时进行考察。”

  “明年是戊辰年,恰逢考察之期。”

  “吏部已经在准备,明年考察外官。”

  这个朝廷惯例,让朱由检听了很兴奋,因为他发现自己不用找理由,就能在明年考察地方官员。

  所以他当即认识到,这是调整地方官员的好时机。可以把贪赃枉法的官员罢黜,换上有能力的官吏。

  因此,朱由检立刻点头道:

  “既是惯例,那就照常举行。”

  “朕会下达诏书,让吏部进行准备。”

  杨景辰趁机说道:

  “吏部官员人人过关之后,尚有一些缺员。”

  “而且考察之事还需要都察院,臣请补充空缺。”

  这是明年考察外官的需要,也是稳定朝政所需。

  朱由检考虑到两个部门任务繁重,点头让杨景辰提名,任命空缺官吏。

  这些低级官吏,朱由检不可能一一任命。分管文选司的杨景辰,自然获得了相应权力。

  接连提出了几个建议,将手上的权柄扩大很多,杨景辰很是兴奋,和皇帝加深了关系。

  所以,在次日常朝后,他就开始操办这件事。把相关的风声,从吏部传了出去。

  很多人都开始认识到,吏部这一次不想按以前的规矩走流程,很可能真的把官员考察一遍,用以刷新吏治。

  京城的官员对地方官员虽然不怎么关心,但是他们却担心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京察上。所以大计天下官吏的的事情,引起很多争论。

  十二月十五日,朔望朝。朱由检正式在朝堂上通过厘正祀典和神仙体系的事情,这件事被搞成了站队,很顺利获得通过。

  但是大计天下官吏的事情,就没有那么容易通过了,只能暂时搁置。

  就在朱由检以为这件事可能要拖延一段时间的时候,当晚发生了月食,导致此事被迅速通过。

  这个时候的人们,相信天人感应理论。认为有

  请收藏:https://m.aod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