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36章 农耕时代的智慧_我在荒岛随心所欲叶千帆宁倾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华国古人真厉害,可是我仍然不是特别明白,在没有各种科学先进设备之前,我们的古人是怎么捣鼓出二十四节气的?”

  “呵呵呵呵!那要是说起这个,就有很长一段历史要说了。”

  叶千帆摊了摊手,无奈地笑笑道。

  随即,叶千帆又抬头朝前面的路瞧了瞧,见去酋长石屋的方向还有一段距离,他便也就趁着在路上的这段时间,继续跟宁倾城解释道:

  “最早就要提到春秋时期……”

  “那个时候的古人发现,在每一年中,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长短是不一样的。”

  “先是白天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直到某天,也就是我们后世人所知道的夏至时,白天最长、黑夜最短。”

  “再之后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直到某天,也就是我们后世人所知道的冬至时,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之后又开始白天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周而复始。”

  “阳光下的影子也有类似的变化规律。”

  “夏至时,影子最短,说明阳光最正;冬至时,影子最长,说明阳光最斜。”

  “因此,最早定下来的两个节气,应该是夏至和冬至。”

  “尽管那时的古人,还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却能敏锐地提出了‘日至北’和‘日至南’的概念。”

  “这与我们现代的科学认识,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在思路上已经大为接近。”

  “要知道,春秋时代的古人几乎没有任何观测仪器,仅仅凭借着最简单的观察,加以思索,就发现了日影的长短、太阳的位置和冬夏的交替之间的内在联系,创造出了冬至和夏至的概念。”

  “哇塞!!”宁倾城听到这里,不禁张大嘴巴,佩服地说道:

  “这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可真是了不起!”

  “哈哈哈哈哈!的确是。”

  叶千帆看着宁倾城这略显夸张的反应,则也是附和地点点头:

  “说完了春秋时期,那便要说到战国时期了。”

  叶千帆一边说着,一边十分自然地拉起了宁倾城的小手,带着她一同前行着。

  “咳咳咳咳~~”宁倾城见自己的小手被叶千帆那么自然而然地拉了起来,她顿时也是脸一红,紧张地轻轻咳嗽了几声。

  宁倾城那害羞的小心思,叶千帆自然也注意到了。

  但是,为了不让宁倾城更害羞,叶千帆便当完全没发现一般,他继续朝宁倾城科普着:

  “之前,春秋时期夏至和冬至的提出,相当于把一年作了二等分。”

  “而到了战国后期,古人进一步把一年作了八等分,于是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一共八个节气。”

  “夏至、冬至,分别指白天最长和黑夜最长,合称二至,‘至’为极致。”

  “春分、秋分,分别指白天和黑夜一样长的两天,合称二分,代表‘平分’。”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立’表示‘开始’。”

  “这八个节气更清晰地勾勒出了一年四季的划分,记录在《吕氏春秋》的《十二月纪》中。”

  请收藏:https://m.aod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