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1章 科举不及官难为(第二更)_大明守村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续游览,装银子的箱子被两个护卫用一根木头杠子抬起来。

  一千两银子七十多斤,一个人能拎动也费劲,憨憨都不愿意拎。

  秦淮河边的消费水平变高,穿好衣服的人随处可见,白天姑娘们不开门营业,倒是会出来,花枝招展的。

  另有文人墨客在阴凉处看书写字,姑娘便过去一起读书。

  一些官员们最愿意去官妓的地方,里面有犯罪官员的家眷。

  官员找这样的女人并非有什么特殊的爱好,他们有官场上的事情不明白时找人问问。

  尤其年岁大的官员妻子,五六十岁了,为何还有人愿意花钱?这个价钱还高呢!

  朱闻天的小伙伴们看到姑娘们后,男伙伴觉得美,女伙伴也想要模仿下动作。

  朱闻天则无动于衷,反正不能娶,朝廷的法令限制,取了就挨打,然后在给你强行分开。

  他看那些文人墨客,觉得没意思,跑这来学习?

  科举今年考的,考完了,你们得三年后才能再考。

  估计是落榜了,今年一共就一百二十人,其中一个还是外国人。

  第一名是吴伯中,第二名叫郭翀,据说郭翀长得不够帅,所以给弄成第二了。

  三年……

  朱闻天看向自己的小伙伴们,看男孩子,三年的时间够不够教出来一个状元?

  没有三年,今天考完,明年又考一次,第三次则是洪武十八年。

  朱元璋说之前考的学子不行,干脆先停,继续让人举荐人家入朝廷当官。

  自己的小伙伴们显然来不及了,除非自己参加完太子的婚礼后回去参加童生试。

  算了,才不能去考,考上当官?那可麻烦喽!

  朱闻天放弃当官的想法,当朱元璋的官太累,还是让村子里的孩子们去当为好。

  明年不考,然后……然后说不定能改一改,让朱元璋还是三年一次来举办科举。

  朱元璋主要是嫌参加科举的人没有实际能力,说:有司所取多后生少年,观其文词,若可有为,及试用之,能以所学措诸行事者甚寡。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朕,非朕责实求贤之意也。今各处科举,宜暂停罢,别令有司察举贤才。

  意思是一个个的写文章行,办事不行,什么都不会,累了……

  朱闻天也知道朱元璋为何对下丘村的高人看重,因为自己带村子从最基础开始发展。

  这似乎大明最需要的,能够立即学的,那么自己培养小伙伴的时候就得继续脚踏实地。

  等当上官,就别想着贪,村子有钱,你贪的没有村子赚的多。

  更轮不到村子的孩子当宰相,等升官升到那个程度的时候,朱元璋早就集权完毕了。

  有没有胡惟庸都不能阻止朱元璋牢牢控制大权,谁在那个位置便收拾谁。

  李善长都已经辞官了,最后还是被惦记上。

  当朱元璋的官员不能有太大权力,这是种政治智慧,不过又得干出来实际的成绩,其中涉及到人性的考验。

  “憨憨,上船了,咱们乘船仔细看,来的时候太急,东西多,一晃就过去了。”

  里长招呼憨憨,他看憨憨发起呆,莫非是想那些姑娘了?

  “哎!船,晃,嗯!嘿嘿嘿!”朱闻天回过神,跑到码头,帮忙扶村老。

  请收藏:https://m.aod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